•  B型體質-陽虛體質

    體型特徵:多形體白胖,肌肉鬆軟不實

   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,手足不溫,喜熱飲食,精神不振,舌淡胖嫩邊有齒痕,苔潤,脈象沉遲而弱,面色柔白,目胞晦暗,口唇色淡,毛髮易脫落,易出汗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

    心理特徵:性格多沉靜、內向

    發病傾向:發病多為寒證,或易從寒化,易病痰飲、腫脹、泄瀉、陽痿等

     

    人體之中,陽氣充足,溫煦身心,身體方能保持健康。《黃帝內經‧素問‧逆調論》:「陽氣少,陰氣盛,故身寒如從水中出。」陽虛體質者體內陽氣(火力)不足,陰氣相對較盛,火力不足以溫煦肌肉、臟腑以抵抗外來寒邪侵襲,所以平常會出現畏寒怕冷、四肢不溫,腰膝冷痛等表現,喜熱怕冷。

     

    養生法:溫陽補氣 

     

    飲食:

    宜吃味辛、性溫食物,羊肉、雞肉、蔥蒜、紅豆、黑豆、山藥、南瓜、韭菜、生姜、大棗、龍眼、荔枝等。

    不吃生冷冰凍食物、冷飲、橙、柚子、香蕉、西瓜、梨、柿、苦瓜、黃瓜、藕、芹菜,綠豆、白蘿蔔。

    避免長期服用西藥抗生素、類固醇、消炎止痛藥,清熱解毒中藥和涼茶,損傷陽氣,加重陽虛體質。

     

    養生原則

    涵養陽氣,遠離寒濕;寒屬陰,溫屬陽,此消彼長。

    注重防寒保暖,尤其足下、下腹丹田、頸背部。長期待在冷氣房又把冷氣溫度調得很低,陰寒之氣反覆地入侵體內,耗損陽氣。而夏天本來就是皮膚開泄汗出的季節,夏天毛孔開泄的時候直接被冷氣一吹,寒邪氣直接深入,更傷陽氣。

    胃喜溫不喜涼,人體的氣血、五穀營養,都要靠脾胃來吸收運化,冷飲凍食降低胃部溫度,直接攻擊中焦脾陽,導致脾胃功能不能正常發揮,久而久之,形成陽虛體質。

    少熬夜,長期的作息錯亂、熬夜,會損耗人體的陽氣。順應天時,讓作息隨著自然界的陰陽消長一致,白天陽氣盛,陰氣衰;夜間陰氣重,陽氣收斂,故人在夜應及時休息,讓陽氣收斂修復,利於保持人體的陽氣。冬季入眠時間最好不超過23點。

    動則生陽,堅持鍛鍊。上午和春夏屬陽長陰消的階段,陽虛的人應該在上午鍛鍊。八段錦、太極都是非常適合陽虛體質的健體運動。

    艾灸關元、足三里、命門 (關元-臍下3寸、足三里-犊鼻下3寸 、命門-腰部正中第二腰椎下凹陷處)

    每週2次,每次20分鐘。

    足浴:簡單易實行的方法。睡前溫水泡腳20~30分鐘,可以在水里加些溫性藥物如花椒、生姜、艾葉、桂枝等,即可起到補助陽氣的作用。亦可以將藥打成粉,直接用溫水沖泡,也可以稍微煮一下應用。

    穴位敷貼:三伏天/三九天灸。三伏天灸療法是以「冬病夏治」為理論依據,根據"春夏養陽"的養生原則,一些冬季常發而以陽虛陰寒為主的慢性病,多可通過伏夏的調養,使病得以好轉,甚至痊癒。這是中醫擇時施治的方法之一。

    擦腰法。坐位,兩手掌貼腎腧,上下摩擦50~100次,使局部有溫熱感。

    叩齒咽津。每日起床後叩齒100次,然後用舌舔上齶及舌下齒齦,含津液滿口後再頻頻咽下,意送至丹田,此謂“叩齒咽津”。翕周即收縮肛門,吸氣時將肛門收緊,呼氣時放鬆,如此一收一松為一次,每次連續做50次,可滋陰降火,固齒益精。

     

    食療:

    生姜紅茶

    生姜紅茶能驅寒除濕。生姜適量,紅茶一茶匙,紅糖或蜂蜜適量。

    生姜磨茸,放入預熱茶杯,加入紅茶,紅糖或蜂蜜即可。

    枸杞子

    枸杞子味甘性平,能滋補肝腎、益精明目。可用水沖泡,當茶飲用,如可加水用小火煮15~20分鐘,煮好後連枸杞一起吃掉效果更好。亦可加入作為佐料煮餸煲湯。如枸杞水魚湯、枸杞羊肉粥。

    核桃

    核桃味甘性溫,能補氣養血,潤燥化痰,益命門,溫肺潤腸。核桃可生吃、水煮、煮粥等。

    人參核桃飲。人參5克切片,核桃掰碎,加水文火熬煮1小時。